【官网】四川华敏律师事务所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贪污受贿案件裁判规则81条

2017-9-25 16:4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85| 评论: 0|原作者: 炜衡刑辩

摘要: 1、国有公司负责人口头提名、非国有公司聘任管理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裁判要旨:代表国有公司在非国有公司中从事公务或受国有公司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从事组织、领导、管理等工作的人员应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案例索 ...

42、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挪用谋个人利益同时构成受贿的,不数罪并罚

裁判要旨:因挪用公款索取、收受贿赂构成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如果行为人挪用公款的行为属于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则挪用公款罪的构成必须以行为人谋取个人利益为要件,该情形下收受贿赂的行为,可能同时被认定为谋取个人利益,即一行为同时构成挪用公款罪和受贿罪,应当按照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断原则,以受贿罪定罪处罚。

案例索引:第805号:姚太文贪污、受贿案

43、滥用职权同时又受贿的,实行数罪并罚

裁判要旨:行为人在实施滥用职权等渎职犯罪行为的同时又收受贿赂齐备两个犯罪的构成要件,除刑法有特别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两罪。

案例索引:第652号:黄德林滥用职权、受贿案

44、国家机关设立的非常设性工作机构,属于国家机关

裁判要旨: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行使特定管理职能的非常设性机构,是地方人民政府的组成部分,亦属于国家行政机关。

案例索引:第399号:钱政德受贿案

45、国家对企业进行支持与扶持性质,企业性质如何认定?

裁判要旨:根据公司法及相关法理精神,企业的性质应当以公司章程、企业工商登记的情况进行认定,国家对企业的支持和扶持,不能改变企业的产权性质。

案例索引:第937号:陈凯旋受贿案

46、依《公司法》产生的公司负责人,能认定为受国有单位委派从事公务人员

裁判要旨:投资主体委派有限责任公司经理与股东选()举公司执行董事兼经理是两个不同的程序,不能因为有限责任公司经理须经过股东会的选举程序而否认其受国有单位委派从事公务的性质。

案例索引:第335号:曹军受贿案

47、经国家机关党委研究决定任命,应认定为国家机关的委派

裁判要旨:党管干部是我国干部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组织原则,国家机关党委决定即代表该国家机关所作的决定。经国家机关党委研究决定任命,正是国家机关委派行为的具体方式。

案例索引:第340号:李葳受贿案

48、“从事公务”,是国家工作人员的本质特征

裁判要旨1:只要是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即使非正式在编人员,亦属“国家工作人员”。

裁判要旨2: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改革,并不改变受聘于国有事业单位并担任管理职务人员从事公务的性质。只要在国有事业单位中实际处于从事公务的职位、行使和承担具有公务性质的权力和责任,均应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裁判要旨3:国有企业改制期间,国家工作人员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实际从事公务的,应认定为国家工作人员。基于劳动关系协议解除就否定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结论不妥当。

案例索引:第399号:钱政德受贿案;407号:方俊受贿案;693号:黄长斌受贿

49、关于“从事公务”的裁判认定

裁判要旨1:记者从事新闻报道等业务活动属于职务行为,而国有媒体记者对公共事务行使舆论监督权,属于从事公务活动。

裁判要旨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网络管理员,实际履行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及对公共事务的监督职责,从事的活动具有公务性质,应认定为国家工作人员。

裁判要旨3:在国有独资公司委派到国有参股公司任职,从事监督、管理国有财产的职务活动应认定为从事公务,以国家工作人员论;在国有参股公司改制为非国家出资企业任职,职权不具有从事公务性质,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

裁判要旨4:认定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不仅要审查“受委派”形式要件,还要审查行为人所从事工作性质是否属于“从事公务”实质要件。职位不具有国家意志性、不存在监督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没有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不属于从事公务。

案例索引:第608号:李万、唐自成受贿案;806号:吕辉受贿案;855号:杨孝理受贿、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937号:陈凯旋受贿案

50、受国有公司指派担任非国有公司的诉讼代理人,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裁判要旨:受国有公司指派,到非国有公司进行诉讼代理活动时,该代理活动实际上是为了完成国有公司分配的工作任务,属于国有公司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应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案例索引:第110号:王海峰受贿、伪造证据案

51、国家出资企业中的国家工作人员,如何认定?

裁判要旨1:只要企业中含有国有资本的成分,均应认定为国家出资企业;国家出资企业中的国家工作人员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经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提名、推荐、任命、批准等,在国有控股、参股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具体的任命机构和程序,不影响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另一种是“经国家出资企业中负有管理、监督国有资产职责的组织批准或者研究决定,代表其在国有控股、参股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中从事组织、领导、监督、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

裁判要旨2:“负有管理、监督国有资产职责的组织”一般是指上级或者本级国家出资企业领导部门和联席会议。而国家出资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包括公司的人事组织部门,均不是适格的任命主体。

案例索引:第974号:章国钧受贿案;1018号:卫某某受贿案/959号:宋涛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

52、村民组组长,如何区分是否属于“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裁判要旨:关键应从“依照法律从事公务”这一本质属性来考察,而不能简单地从外在身份来判断。如果其从事的仅是集体经济组织中的自治管理事务,就不能以国家工作人员论;如果其从事的是行政管理事务,就是在依法从事公务,应当属于“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的范围,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案例索引:第594号:廖常伦受贿案;595号:张留群受贿案;960号:高世银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

53、国有事业单位的认定标准

裁判要旨: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属事业单位。

案例索引:第806号:吕辉受贿案

54、确有证据证明,索要正当合伙承包经营的分成,不构成受贿罪

裁判要旨:参与合伙业务,确立共同经营关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参与或实施具体业务活动、提供服务,确有证据证明的,索要正当合伙承包经营的分成,为正常经营活动的收益分成问题,不构成受贿罪。

案例索引:第15号:刘群祥受贿案

55、假借投资合伙经营,强要“合伙”相对方支付高额回报,构成受贿罪

裁判要旨:未参与共同经营,也不承担合伙经营的风险,合伙经营既无事实依据,也无法律依据。利用职权索取他人财物的,构成受贿罪。

案例索引:第384号:胡发群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

56、参与“合作”投资有部分出资但不承担投资风险,在项目获利后收受投资本金和收益的,构成受贿罪

裁判要旨:在合作投资中并未出资,未参与管理和经营,更未承担投资风险,其行为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出资合作投资行为。名义上是共同投资,实质上是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权钱交易,应以受贿论处。

案例索引:第724号:朱永林受贿案

57、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贿赂与收取合理劳务报酬的界限,如何区分?

裁判要旨:区分国家工作人员受贿与收取合理劳务报酬的界限在于国家工作人员是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财物还是利用个人技术换取报酬。应从以下方面综合把握:1.国家工作人员是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财物还是利用个人技术换取报酬;2.是否确实提供了有关服务;3.接受的财物是否与提供的服务等值。

案例索引:第407号:方俊受贿案

58、亲友间正当馈赠与受贿,如何区分?

裁判要旨:亲友物品馈赠是一种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人自愿将自己财物无偿地给予他人的合法行为;而受贿则是一种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犯罪行为。在财产上有共有关系的亲属,不存在行贿、受贿问题;在财产上没有共有关系的亲属和朋友之间,可以存在行贿、受贿关系。区分亲友间正当馈赠与受贿,可从以下方面判断:(1)双方关系。(2)经济往来的价款,即财物价值。(3)往来的事由或请托事项。

案例索引:第217号:万国英、挪用公款案;399号:钱政德受贿案

59、交易中的正常优惠与以交易形式受贿,如何区分?

裁判要旨:权钱交易是交易型受贿的本质特征。在交易型受贿犯罪中,一是优惠价格往往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和任意性,经营者会根据交易对象临时确定价格优惠幅度、结算方式等,因而难以事先确定优惠幅度;二是优惠价仅针对特定的国家工作人员等个别对象,社会上不特定多数人是不可能享受到同等优惠的。

案例索引:第975号:胡伟富受贿案

60、上级单位工作人员逢年过节收受下级单位礼金,如何认定?

裁判要旨:仅出于人情往来,不具有为他人谋利的意图及行为,属不正之风,不具有权钱交易性质,按一般违纪处理,不应认定为受贿;但如借过节之机,明知他人有具体请托事项,或根据他人提出的具体请托事项、承诺为他人谋利而收受他人财物的,均应认定为受贿。

案例索引:第218号:姜杰受贿案

61、“事后收受财物”,能否构成受贿罪?

裁判要旨:虽然无充分证据证实在实施职务行为时具有收受财物的故意,但在后来收受财物时,即其明知收受的财物是因为此前为行贿人谋取了好处,应当认定其具备受贿犯罪的故意;行使的行为虽是合法的正当职务行为,使他人获取的巨额利润也是合法的利益,但仍属于“为他人谋取利益”;为此收受了他人送的财物,其行为无疑属于“非法收受他人财物”,该行为即具备受贿罪的客观构成特征。

案例索引:第64号:陈晓受贿案

62、索取的财物是否为被告人自己占有,不影响受贿罪的成立

裁判要旨:指定他人将财物送给其他人,索取的财物没有为被告人自己占有,不影响受贿罪的成立。

案例索引:第340号:李葳受贿案

63、未签订买卖合同,低价购买商品房并且未验收,能否认定为受贿?

裁判要旨:低价购买商品房,虽未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且未验收,但买卖双方履行完毕主要买卖义务的应当认定为受贿。

案例索引:第562号:梁晓琦受贿案

64、未出资,委托他人购买股票获利,应认定为受贿

裁判要旨:第三人在被告人始终未出资的情况下为被告人购买了股票,但第三人并未将股票交付给被告人,而是直接将获利交给被告人。这种未出资,委托他人购买股票获利的行为,应认定为受贿。

案例索引:第562号:梁晓琦受贿案

65、“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如何理解?

裁判要旨:“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应理解为行为人对被其利用的国家工作人员在职务上没有制约关系,但是行为人利用了本人职权或者地位产生的影响。行为人通过上级的职务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或收受财物,属于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受贿。

案例索引:第754号:陆某受贿案

66、国家工作人员,与所利用的其他国家工作人员间有密切关系,如何定性?

裁判要旨:只要国家工作人员同时具备本人的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和其与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密切关系,原则上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的规定,以受贿罪论处;但确有证据证实国家工作人员仅利用了其与被其利用的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密切关系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之一的规定,以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论处。

案例索引:第754号:陆某受贿案

67、如何判断特定关系人受贿?

裁判要旨:本人不直接收取,而是授意他人将有关财物直接交给其指定的第三人的情形,是否认定为受贿,在判断时应当首先区分实际收受财物的人是否属于特定关系人。特定关系人是指“与国家工作人员有近亲属、情妇()以及其他共同利益关系的人”。近亲属是个法律术语,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其他共同利益关系的人,关键在于该人是否与国家工作人员有共同利益关系。对于共同利益关系的理解,应注意两点:一是共同利益关系主要是指经济利益关系,纯粹的同学、同事、朋友关系不属于共同利益关系,因为受贿罪的本质是权钱交易,没有经济利益往来的不符合受贿本质特征;二是共同利益关系不限于共同财产关系,除共同财产关系外,情夫情妇等关系亦属于特定关系。

案例索引:第584号:周小华受贿案

68、利用职务便利给特定关系人安排工作,特定关系人获得薪酬,如何认定?

裁判要旨: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要求给特定关系人安排工作,但特定关系人实际付出相应劳动的,不属于挂名领取薪酬的情形,不能认定被告人受贿。

案例索引:第584号:周小华受贿案

69、明知有与自己职务相关的请托,收受财物,视为承诺为他人谋利

裁判要旨:明知他人有与自己职务相关的请托事项,仍然将自己房屋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租给请托人的,视为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

案例索引:第1019号:凌某某受贿案

70、以明显高于市价价格将房屋出租给请托人,属于变相收受贿赂

裁判要旨: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让请托人租赁其房屋,实质上是一种变相收受请托人财物的行为,属于采取交易形式变相收受贿赂。

案例索引:第1019号:凌某某受贿案

71、利用职务或地位,授意他人向第三人出借款项后自揽还款义务,最终被免予归还,是否属于受贿?

 裁判要旨:免除第三人债务能成为受贿罪的对象。利用职务或者地位,授意他人向第三人出借款项后自揽还款义务,最终被免予归还属于受贿。

案例索引:第885号:雷政富受贿案

72、经单位领导研究决定收受、私分回扣款,是单位受贿还是个人受贿

裁判要旨:确定是否属于单位行为、构成单位犯罪,应从两方面把握:一是以单位名义实施犯罪,即由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者由单位负责人或者被授权的其他人员决定、同意;二是为单位谋取利益或者违法所得大部分归单位所有。

案例索引:第195号:左佳等受贿、贪污、挪用公款案?

73、索要人的真实意图和被索要人行为指向不相对应时,如何认定?

裁判要旨:具体受贿犯罪中,受贿或索贿主体与行贿主体间,应当具有主观认知上的对应性和客观行为上的互动性。索要人真实意图和被索要人行为指向不相对应时,不应认定为受贿,否则会导致结论与事实和法律不符。

案例索引:第334号:阎怀民、钱玉芳贪污、受贿案

74、案发前主动退回贿赂款的,也可构成受贿

裁判要旨: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及时退还或者上交的,不是受贿。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后,因自身或者与其受贿有关联的人、事被查处,为掩饰犯罪而退还或者上交的,不影响认定受贿罪。

案例索引:第1017号:周某受贿案

75、索要住房行为构成受贿犯罪的,如何认定受贿数额?

裁判要旨: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及时退还或者上交的,不是受贿。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后,因自身或者与其受贿有关联的人、事被查处,为掩饰犯罪而退还或者上交的,不影响认定受贿罪。

案例索引:第1017号:周某受贿案

76、以“感情投资”多次给予财物,后被告人接受请托,如何计算受贿数额?

裁判要旨:以“感情投资”方式多次收受数额巨大的财物,最后被告人接受具体请托为请托人谋利的,应当将多次收受的财物数额予以累计,以受贿犯罪论处。

案例索引:第470号:马平、沈建萍受贿案

77、收受无具体金额的会员卡,如何计算受贿数额?

裁判要旨:参照执行《商业贿赂的意见》第七条的规定,对“含有金额的会员卡、消费券”以“实际支付的资费”作为计算受贿数额的标准。

案例索引:第562号:梁晓琦受贿案

78、投资理财名义收受贿赂的,如何计算受贿数额?

裁判要旨:以投资理财名义收受贿赂情形十分复杂,在计算受贿数额时应分情况处理:

(1)国家工作人员未实际出资,由请托人出资以国家工作人员名义购买记名股票等证券,其受贿数额应当为请托人为购买该记名股票等证券的出资额。至于国家工作人员所得的股票等证券的收益,应按受贿孳息处理。

(2)国家工作人员未实际出资,由请托人出资为其购买无记名股票等证券,如果股票等证券获利后,请托人收回购买股票等证券的出资额,应以国家工作人员所持股票等证券的实际收益计算其受贿数额;如果请托人没有收回购买股票等证券的出资额,应以请托人购买股票等证券的出资额加上国家工作人员所持股票的实际收益计算受贿数额;案发时股票等证券还未转让出售的,应以案发时该股票等证券的市场行情计算受贿数额。

(3)国家工作人员并未实际出资,而委托请托人购买股票等证券,请托人也未交付股票等证券,而是直接将收益交付国家工作人员,这种情况下,无论请托人是否真正购买股票等证券,其交付给国家工作人员的资金即为受贿数额。

案例索引:第562号:梁晓琦受贿案

79、“合作投资”为名实由他人出资构成受贿的,如何认定受贿数额?

 裁判要旨:以“合作投资”为名实际由他人出资的,受贿数额应为他人给国家工作人员出资额。对于“合作投资”所得的利润作为犯罪所得的收益,应予追缴,并在量刑时酌情考虑,不能认定为受贿数额。

案件索引:第724号:朱永林受贿案

80.国家工作人员和特定关系人在事先未通谋的情况下,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在知道特定关系人索取、收受请托人财物后虽有退还的意思表示,但发现特定关系人未退还予以默认的,应当认定国家工作人员具有受贿的故意,构成受贿罪。

案件索引:审判参考第106集:朱渭平受贿案

81.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请托人所送房产,后请托人又将该房产用于抵押贷款的,应当认定构成受贿的既遂。

案件索引:审判参考第106集:朱渭平受贿案

1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蜀ICP备10206154号-1|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一环路北一段99号环球广场402室|访问人数: 蜀ICP备10206154号-1

GMT+8, 2025-5-5 16:56 , Processed in 0.04594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