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四川华敏律师事务所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一只大虾引发的法律争议

2015-10-19 15:1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05| 评论: 0|原作者: 丁金坤

摘要: 青岛38元虾案发生后,议论很多,见解颇异。本解读,亦是笔者一家之言。 窃以为,此案,是先欺诈,后强迫交易,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6条“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的,处五日以上十 ...

青岛38元虾案发生后,议论很多,见解颇异。本解读,亦是笔者一家之言。

窃以为,此案,是先欺诈,后强迫交易,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6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贯穿本案的是一个餐饮合同,此合同大部分已经履行(除了虾以外的其他菜与饭),均可正常计价,而虾的价格是属于欺诈,故该合同是一部分欺诈的合同,该欺诈部分可撤销,且该部分的撤销,并不影响全部合同的履行,所以除了虾外,其他是正常合同,虾的价格除去暴利外,也应按照正常市场价计算。

须注意的,这个欺诈合同并非法律上的重大误解,民法上的重大误解中的表意人是善意的、无意的,而欺诈是恶意的,所以是欺诈造成的误解不是重大误解,换言之,该欺诈所造成的误解,已经包含在欺诈的内容中,是欺诈的应有之义,不再与重大误解重复评价。

本案也不属于敲诈勒索,因为本案存在合同,而敲诈一般是无因性、没有合同关系的,就如唐律疏议恐吓取财所云事有因缘,非,即事出有因的取财并非敲诈。本案的基础是民事合同,超过合同部分的暴利,是不当得利,而此暴利所得,是持棍威胁所获取的,符合强迫交易的特征。强迫交易,是指以强力完成不正当的交易,本案是以武力胁迫履行一个欺诈的合同以获取暴利,该强迫交易其实也已经暗含敲诈成分,而且更具体化,故也不再与敲诈勒索重复评价。 本案因金额小,故是治安违法,而不构成犯罪。

而法律上,先欺后强,是涉嫌抢劫罪的。唐律疏议规定,先强后盗或者先盗后强,都是强盗罪。现行《刑法》第269条也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按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即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本案中的民事欺诈,也是刑事上的诈骗,只是本案中店主的威胁,是为了完成欺诈的交易,而不是直接抢钱或者窝赃、拒捕、毁灭证据,故并非抢劫。店主威胁的目的是为履行一个欺诈的(也是可撤销)的暴利合同,故是强迫交易。

故本案在法律上,先是欺诈合同的民事纠纷,再而持棍威胁,转化为强迫交易,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当地警方辩解是价格纠纷,不归他们管显然苍白。这么明显的宰客,以及持棍威胁安全,怎么还是价格纠纷呢?所谓的价格,无非是一个由头而已。

即使法律不精,不熟悉《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第46条强迫交易,但也该知道《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害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所以警方的执法,更要全面、整体看待案件,不能简单认欺诈就归结于民事纠纷,事实上前面的欺诈与后面的持棍威胁,是有联系、变化的,最后形成一个强迫交易事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蜀ICP备10206154号-1|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一环路北一段99号环球广场402室|访问人数: 蜀ICP备10206154号-1

GMT+8, 2025-5-5 09:02 , Processed in 0.04450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