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四川华敏律师事务所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初创公司如何避免在众筹中泄露商业或技术机密

2015-8-25 22:5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21| 评论: 0|原作者: Christopher J. McKenna、Chethan K. Srinivas

摘要: 创业公司属于依靠创业理念、人际交往和经验获得资本融资的一类公司。所以,在初创阶段,创始人不得不经常通过分享他们的商业理念和商业计划来获得回馈,比如招聘高手、募集资金。但披露自己的理念或计划或多或少会让 ...

    创业公司属于依靠创业理念、人际交往和经验获得资本融资的一类公司。所以,在初创阶段,创始人不得不经常通过分享他们的商业理念和商业计划来获得回馈,比如招聘高手、募集资金。但披露自己的理念或计划或多或少会让创始人感到不安——我的听众会保护这些机密信息吗?披露是否会影响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他们会不会基于自己的利益窃取这些理念?
    缘由:披露理念

    创始人很可能在面临以下情形时,需要披露或者情不自禁披露产品的理念:a)试图获得融资;b)招聘员工;c)参与创业公司竞争;d)进行产品内测;e)发布产品理念白皮书或主要理念。
    最常见的披露情形是募集资金。为了吸引投资人,创始人需要不断解释他们的理念以及公司值得投资的地方,而这不可避免地需要披露他们的关键技术。尽管投资人和创业公司之间可以达成保密协议,以保证机密信息不外泄,但事实上几乎很少的投资人愿意签订这样的保密协议。没办法,协议毕竟具有法律效力,虽然投资人不见得真的会做什么不利于创业公司的事儿,但未来的事哪儿说得准呢,丰满的理想和骨感的现实之间差距总是不止一点点。
    另一常见的披露情形是招聘合伙人、员工等。为了找到一个才华横溢、且经验丰富、同时也对创业公司的项目深感兴趣的候选人,创始人至少得向他们描绘公司未来的蓝图和短期、中期、长期需要做的事呐,不然怎么吸引人家?虽然与候选人签订保密协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抑制机密信息外泄;但真相通常是——候选人在决定加入该创业公司之前,可能并不乐于签订保密协议。此外,在一个法制建设较弱的一个国家,“强迫”候选人加入类似协议难度也不小。
    此外再有的披露情形就是,在爆炸式流行的孵化平台(technology incubators)、共享办公室以及其他合作工作的布局中,创始人可能会一激动就大肆谈论他们的理念。要知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作为千里马的创始人在尽一切可能寻找识货的伯乐,但遗憾的是此时的听众(可能伯乐就在其中)无任何法定保密义务。而且也避免不了,有一些孵化平台可能回要求申请人(创始人)与其他公众或者同行分享理念,并接受评审。
    风险:理念被窃

    披露理念很明显的一个风险是,听众可能会分享、披露、窃取甚至是进一步“完善”它们。与此同时,潜在的风险是:创始人披露这一行为可能会影响之后公司对有关该理念的知识产权保护。比如,在发布会上展示的产品已经丧失了新颖性,无法再申请专利或者必须再花时间和精力改进产品采购个申请专利。又或者有人窃取该理念自己琢磨研究,那知识产权的时候保护更是不可能了。
    事实上,因披露创业理念和产品的具体细节而导致商业秘密和技术泄漏的案例不在少数,其中最令人唏嘘的莫过于2013年8月在众筹网站Kickstarter上线的众筹项目——Pressy。如果你曾听说过米键、360智键以及其他各式各样的按键,这类按键可以设置在锁屏情况下的一键功能,比如拍照和打开手电筒等等——Pressy大概就是这样一个东西。Pressy打算2014年春天给世界一个惊喜,但中国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按键早已横空出世,留给Pressy一个传说中的背影。


    再比如,在Kickstarter上众筹到了十九万美金(约合一百二十万人民币)的鸵鸟枕头。产品在官网上正式售卖的价格有99美金/个、75美金/个、45美金/个三档,但美国部分品牌都出了鸵鸟枕的低价仿冒品,神奇的中国淘宝更是以丧心病狂的28RMB/个的价格售卖,且销量惊人。所以,结果可想而知。

    毫无疑问,Pressy和鸵鸟枕头的产品理念都被堂而皇之地抄袭并被市场化。那问题来了——众筹还要不要、能不能披露自己的创业理念和产品细节?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总的来说,在许多情形下保密协议只是可能而已,不能抱太大期望。在这些极相似的情形下,值得创始人采取的一种做法是:通过专利、版权或者商标的形式获得知识产权保护,以保护创业公司的权利。
    策略:事前保护

    早预防早治疗,就医的花费就会小很多;同理,公司的风险预防的效果显然会优于事到临头不得不做的事后救济措施。然而,这一点却常常被人忽略,未雨绸缪的气魄和智慧也从来不是大众品质。言归正传,创始人可以与知识产权律师一道制定符合本公司发展、且将披露风险最小化的策略,以便于随心所欲地利用机密的信息吸引投资人、招聘团队成员、收到关于创业理念的反馈以及测试产品。
    以下的每一条建议看起来似乎简单明了易于实践,但有这种想法的人先想想,最难坚持的是不是就是看上去最简单的事情。
    1.执行保密协议。内容主要包括协议涉及信息的主要性质和司法管辖相关条款。尽管上文提到保密协议的签署可能很困难,但如果能签署,凭借协议的违约责任,也能让掌握机密者有所忌惮。
    2.提交专利申请。提交专利申请有利于减少任何无意识的事前披露以及未来披露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可以告知听众——披露的信息处于“专利未决”状态,这对竞争者而言也是一种有利的竞争手段。
    3.在产品有了任何重要发展时都应提交专利申请。即使原始产品在一年以前就已经公开披露,也可能因产品的重大改进也能具有新颖性。即使此前可能因理念披露被他人效仿,甚至申请专利,都还是能通过重大改进获得专利。
    4.注册商标和进行版权登记。在创始人向潜在投资人披露信息之前,注册商标和版权登记可以增加创业公司的价值,同时也能防止其他人窃取有价值的商业标记。
    5.确保所有的文件上标注“保密”字样,并储存好纸质文件;电子系统需适当地加密,并采用认证系统;同时确保任何时候都是在私密环境下谈论机密信息。
    在坚定地采取以上恰当的措施以保护创业公司的创业理念和其产权利益后,创始人可以将精力集中于创业公司的成长壮大以及产品早日市场化上。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蜀ICP备10206154号-1|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一环路北一段99号环球广场402室|访问人数: 蜀ICP备10206154号-1

GMT+8, 2025-5-5 08:49 , Processed in 0.07801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